
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
TCL十余年圍繞半導體顯示投入了2600億元,正是當初創立TCL華星這一決策推動TCL的成功轉型,也為中國半導體顯示產業的突圍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帶著包括科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國制造全球化等多份建議上會,為中國科技制造業發展建言獻策。
3月6日晚,澎湃新聞記者通過視頻連線方式獨家專訪了李東生代表。李東生表示,科技制造業已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科技制造業特別是在高科技、重資產、長周期的產業發展當中,一定要有長遠的戰略規劃和要投入的決心。
10余年投了2600億元,從追趕到超越
中國是電大國,但上游的面板一度只能外購國外的產品,這促使了TCL堅定向上游面板產業鏈挺進。
“記得當時我們第一個項目是建一個8.5代的液晶顯示工廠,這個項目投資是250億。之前我們投過的最大的項目也不到20億。當年決策這個項目的時候確實壓力很大也很糾結?!崩顤|生表示,當時已經看到液晶顯示是一個長遠的發展方向,而電產業是公司的核心產業,要在這個產業建立起全球的競爭優勢,就必須要往產業鏈的上游走,必須要有自己的液晶顯示屏。
李東生也坦言,基于這樣的一個戰略判斷,公司下決心進入半導體顯示產業,“進入了那就停不下來,就像一個高速路一樣,進入之后只能一直往前開?!?/p>
李東生介紹,從第一個項目開始,TCL華星至今已經布局九個半導體顯示工廠,投入了2600億。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難,但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經過20年的發展,中國在液晶顯示產業已經建立全球領先的競爭優勢,實現從追趕到超越。
“記得TCL華星開建第一個項目的時候,我們是把三星顯示作為標桿。但2020年的時候,我們收購了三星在蘇州的液晶顯示工廠,三星戰略性地撤出了液晶顯示領域,他們把資源投到其他的顯示領域。在液晶顯示領域,中國產業完美地實現從跟隨、追趕到最終超越這樣的一個過程?!崩顤|生表示,中國在液晶產業的成功超越也印證了中國科技制造業的一個發展歷程。
“我的體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戰略。另外就是要有決心,科技制造業一定要有長遠的戰略規劃,必須有資源投放的準備,要有這種決心和定力,堅持在這個產業持續投資、持續積累的能力,我們才有機會實現在全球行業競爭中的一個追趕和超越?!崩顤|生表示。
今年強化中小尺寸面板短板
TCL華星在大尺寸面板領域已構建起自己的競爭力,今年要強化中小尺寸顯示業務。
李東生介紹,2023年TCL華星發展主線有三個:一是要堅定全球領先的目標,要強化核心業務提高相對競爭力;二是鍛長板補短板,鞏固大尺寸優勢,強化中小尺寸業務;三是實現突破,T9高端產品全面開出,打通印刷OLED/QLED工藝流程,為量產做技術準備。
李東生表示,TCL華星在廣州建立T9產線,是以中小尺寸的新型顯示技術為主,相信隨著T9產線的量產將能夠補齊TCL華星產品的短板,提升競爭力。
正如中國企業當初追趕、超越日韓的液晶面板產業那樣,以TCL華星為代表的中國半導體顯示企業正在追趕OLED等新一代顯示技術?!拔矣行判脑谙乱淮滦惋@示技術方面,中國企業也能夠進一步鞏固我們的競爭優勢?!崩顤|生表示。
技術創新和資本投入是科技制造業發展的驅動力
李東生今年兩會圍繞科技制造業發展提了兩份建議,分別是《關于加大支持科技制造業技術創新與資本投入的建議》和《關于提升跨境服務水平推動中國制造全球化的建議》。
李東生表示,中國制造業的機遇在于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以及以人工智能、5G通訊、大數據、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
中國科技制造業也面臨不少挑戰,主要是逆全球化趨勢、關鍵技術被“卡脖子”等。
李東生說,科技制造業已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對科技制造業來說,技術創新和資本投入是最重要的發展驅動力,需要加大支持。
另外,近年來,“逆全球化”持續發酵,中國制造業傳統出口模式受到一系列挑戰,要從輸出產品轉變為輸出工業能力,建議全面提升跨境服務水平,推動中國制造全球化。
談及這幾天參會感受,李東生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呈現了過去5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成績,對未來發展提出務實的建議和奮斗目標,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李東生表示,自己始終對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的目標,既體現了對經濟復蘇的信心,也體現了不再單純追求規模、而是更加注重質量的基調,以促進新舊動能轉換,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width="175" height="115" alt="會見企業家|對話李東生:科技制造業要有長遠的戰略規劃和投入決心" />